close

作者/久保田 佳代子 著;久保田 競 解說

翻譯/蕭照芳

出版/新手父母;2013年9月初版一刷

 

【水瓶面面如是說】

這是一本實用易讀的育兒書,

書中許多育兒的想法與做法我都非常認同,

一定要推薦給大家!

 

我好喜歡封面腦科學阿嬤久保田佳代子那隨興的坐姿和自在親切的笑容,

彷彿藉這張照片,久保田佳代子在告訴為人父母的我們:

「放輕鬆做父母,在親職這個角色上,你定可勝任愉快的!沒什麼好擔心的喔!」

 

【贈書活動】

活動方式:

只要留言寫下「我希望教出___________________50個字以內)的兒子」,就可參加抽獎,有機會獲得由新手父母出版社提供的腦科學阿嬤教出好兒子的方法》一書喔!邀請各位親愛的朋友們踴躍參加!^_^ 

活動截止時間:109(週三)晚上12:00 

 

【做筆記】

我有時也會配合兒子動腦的速度或完成的速度,故意要他們使用漿糊做勞作。我認為如果要讓孩子可以更加深思熟慮,細心地去思考或安排每一個步驟,那麼就要讓他們盡量遠離訂書機或膠帶這些便利的工具。

 

如果是要讓孩子學會一些現有技藝的話,我認為最好是等到他們自己想學的時候,再讓他們去學。因此,我從不主動教導孩子們認字或寫字

因為我認為最好等到孩子自己本身對未知的事物產生興趣,想要去學習或認識時,才算是「時機成熟」。

 

讓孩子先學會父母所知道的事情,我認為這點很重要。

如果是父母不會的事情,那就得要靠孩子自己去開發潛能才行。父母應該要把自己的感覺或某種體驗,不厭其詳地說給孩子聽。

 

在炎炎夏日,媽媽一定要睡午覺,而且最好和孩子一起睡午覺,這樣才有體力應付精力旺盛的幼兒。如果真的睡不著,那就靜靜地躺下來閉目養神。媽媽要讓自己有時間可以穩定自己的情緒,因為隨著孩子的成長,媽媽要能深思熟慮,並具有正確的判斷力,這樣育兒才能見到成效。

 

任何知識在應該表現的時候,就要能夠充分地表達出來,這樣才能獲得他人的認同,並得到比較客觀的評價。

因此,媽媽千萬不要認為:「就算別人聽不懂也無所謂,只要媽媽懂你就行了。」

偶爾不妨故意扮演一下不善體人意的媽媽,對孩子說:「你說什麼,我聽不懂。」「再多說一點!」如果孩子說話含糊不清,或語尾故意拉得很長,這時候就跟孩子說:「你說的話有點難懂,待會兒要再說一次喔!」像這樣給孩子期待,要他下次把話說清楚。

 

為了讓孩子能夠保持長久的專注力,所以當孩子熱衷投入遊玩時,千萬不要輕易地出聲喊他。

不過,當孩子已經可以專心做某一件事時,即使已經到了渾然忘我的地步,我也希望孩子能夠從一些很小的聲音或在視線範圍內的些許影像,去留意周遭環境的變化,就算不必轉身回頭,也能夠察覺到身後的人到底是不是媽媽。

畢竟要在未來競爭社會中生存的要素之一,就是個人是否能夠處理眾多的資訊情報。換句話說,頭腦要能靈活地轉換自如,同時也必須能夠「一心多用」才行。

 

幼兒的學習不光只是注音符號而已,任何的行為都很重要,因此,一旦送孩子去幼稚園,如果沒有特殊的情況,最好不要讓孩子隨便請假。

希望能藉著送孩子去上幼稚園,讓孩子對於所謂「有些事就算不喜歡,還是得要去做」的義務感,有初步的認識。

 

我個人常把讓孩子幫忙做家事,當作是訓練孩子手腳俐落的方法之一。我會檢查他們做得成果如何,如果令我感到滿意,我就不會再讓他繼續做那件家事,而改換成另一種。

 

其實只要懂得善加利用,沒有比電視更方便又隨手可得的教材了。所以不妨放寬對電視的看法。

不過,家長必須要陪同孩子一起觀看電視,這樣才能得知孩子對何種型態的節目感興趣,以及會有什麼樣的反應,也才能及時地做出回應。如此一來,才能開拓孩子的感覺、知覺、感性。

 

在我養育子女的過程中,我覺得最辛苦的是要壓抑自己對孩子們的憤怒情緒,因為歇斯底里的情緒是無法解決問題的。這點很重要。

 

對孩子竭盡全力,失敗之後,只要再重新學習就好了。

按照你自己的育兒方式就可以了。

畢竟那是你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別人的孩子。 

 

【內文選摘】 

1) 幫做不同家事 

訓練孩子手腳俐落的方法之一,就是多讓孩子幫忙做家事,並且同時了解同心協力與服務奉獻的精神。

 

有些家庭會把請孩子幫忙做家事,當作是一種「家教」。規定孩子說:「用餐完畢之後,請自行把杯子或碗盤拿到水槽。」在吃完飯後,要各自把碗盤拿到流理臺的水槽內,就像是在自助餐廳用餐一樣。

 

我個人則是把常讓孩子幫忙做家事,當作是訓練孩子手腳俐落的方法之一。我會檢查他們做得成果如何,如果令我感到滿意,我就不會再讓他繼續做那件家事,而改換成另一種。

 

譬如說,吃完飯我會請兒子幫忙收拾善後,對他說:「請把大家的杯子都集中起來,然後拿到流理臺的水槽裡面。」如果孩子在運送的過程中,沒有讓杯子發出碰撞的聲音,或是懂得如何縮短時間,先把所有的杯子集中放在盆子裡,然後再拿去水槽放,這樣我就知道他大概也懂得如何收拾其他餐具了。如此一來,他就算已經通過收拾善後的家事考驗了。接下來我就會改派其他家事給他做。

 

我會拜託孩子說:「你只要幫媽媽洗碗就好了。洗完後再用廚房紙巾擦乾。」讓孩子懂得不只是清洗自己的餐具而已,就連其他家人的餐具也要一併收拾善後。

 

為了培養孩子同心協力或犧牲奉獻的精神,我甚至會貪得無厭地請求孩子們幫忙做家事。因此,即使兄弟兩人,他們做的家事內容也會不太一樣,有時候是弟弟在做家事,但哥哥卻閒閒沒事做,可是弟弟既不會抱怨,也不會覺得奇怪,因為有時候哥哥在做家事時,他也一樣沒事做。我會讓兄弟兩人輪流做不一樣的家事,不會偏心。因為如果老是讓其中一人去做比較好的差事,另外一人一定會抱怨說:「不公平!太卑鄙了!怎麼老是叫我去做!我比較吃虧耶!」

 

剛開始請孩子幫忙做家事時,家長一定要先經過深思熟慮,無論是為了管教孩子,或是為了要讓孩子學習某些事情,我想應該都可以透過請孩子幫忙做家事的方式來達成目的。

 

不妨先讓孩子每次都做同一件事情,持續一陣子,直到他可以做到得心應手為止。一旦該項家事做得很順手之後,便稱讚孩子說:「你做得棒喔!」「今天可以不用再做了。」再改派其他工作給孩子做,不必讓他養成習慣。等下次如果想再請孩子幫忙做他已經得心應手的家事時,就可以很明確地告訴他說:「媽媽忙不過來,所以要請你幫忙。」然後把該項工作全權交給孩子負責。

 

當媽媽得知孩子把自己所交待的事做得盡善盡美,對媽媽來說,會是一種無比的喜悅,媽媽也會打從心底想對孩子說聲:「謝謝!」如果我聽到孩子問我說:「媽媽,要放在流理臺的哪個地方啊?」這表示他不想浪費太多時間去做家事,此時,我會走到他身邊去查看。情況有可能如孩子所說,水槽內碗盤放得滿滿的,幾乎已經沒有地方可放,但也有可能或是明明還有很多地方可以放,他卻故意問我的話,我也會視情況而定,給他不一樣的回答。

 

我會反問孩子說:「你覺得放在哪個位置,媽媽清洗起來會比較方便呢?」督促孩子自己去做判斷。

 

即使是原本比較願意幫忙做家事的小女孩,長大之後發覺她有自己更想做的事情時,也會變得不太願意幫忙做家事。因此,請孩子幫忙做家事時,也要讓他們了解同心協力和服務奉獻的精神。  

 

2) 主動學習上課 

上任何才藝課,都要讓他知道當初是他自己主動想要學的!藉此激發孩子的自尊心,願意再接再厲。

 

一般的家長普遍認為,孩子滿三歲左右,就可以開始讓他去上一些才藝課。等到孩子滿四、五歲之後,就會想送孩子去上才藝班或安親班。家長之所以會送孩子去上安親班或幼稚園,大多是因為學校、老師就在住家附近,或周遭的家長都有送孩子去學才藝課,或附近的小朋友都上幼稚園了,沒有朋友可以一起玩耍,或是擔心如果不送孩子去學某項才藝,孩子可能會跟不上人家等等。

 

我的兩個兒子都沒有學過任何一項才藝課程。一方面是因為附近沒有適合的老師,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無論在經濟上或時間上都不允許的關係。我對孩子說:「你們是被我帶大的,媽媽的聲音如此沙啞,與其讓你們去學鋼琴,還不如讓你們多聽一些優美的聲音,來蓋過媽媽的聲音。於是我買了一臺留聲機。」在長子出生時,我就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買了一臺很高級的留聲機。

 

希望可以讓孩子多聽音樂。

 

無論是學習繪畫或書法,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孩子實際去寫或畫畫。

 

因此,我幫他們買了一整套高級的文具用品。為了讓孩子的興趣可以堅持下去,我也會配合他們的程度,不斷地增添一些文具用品。

 

我會在一張很大的宣紙下面鋪好幾層的報紙,讓孩子練習寫書法。有時候看到孩子字寫得很好,出乎我意料之外時,我甚至還會感到有點後悔,早知道應該買更好一點的紙讓孩子寫,這樣就可以把它錶框起來留作紀念。

 

一般而言,通常孩子去學才藝課,沒多久就會感到厭倦,尤其如果不是孩子自己主動說要學,而是在父母的勸說之下才開始去學,一旦逐漸感到無趣之後,就不想再去上課了。這也難怪。

 

如果想讓孩子學鋼琴或小提琴,能夠趁早讓孩子把它當成身體的動作般自然的話固然很好,但是,家長一定要想盡各種方法,讓孩子愛上想要他學習的那項才藝才行。

 

首先,媽媽要很會演戲,向孩子解釋說自己很喜歡那樣事物,激發孩子的動機,讓自己也有想要嘗試看看的欲望。

 

媽媽不妨對孩子說:「就是因為你很喜歡,所以才會變得很厲害。」千萬不要用勸說的方式送孩子去上才藝課,一定要在孩子不斷地懇求說:「人家也想去上上看嘛!」這時才跟孩子約法三章說:「那你就要努力去學喔!千萬不能一下子就放棄了!剛開始學可能不太容易喔!」讓孩子覺得是他自己要求,媽媽不得已才送他去上才藝課。之後如果孩子變成「三天打魚兩天晒網」或陷入低潮時,不妨告訴他說:「還不是當初你自己說

 

想要學的!」藉此激發孩子的自尊心,願意再接再厲。

 

只是有時候是孩子無論如何都學不會,到最後終於想放棄。這也是常有的事。遇到這種情況時,媽媽可以安慰孩子說:「不管是你還是媽媽,任何人剛出生的時候都不會走路,也不會說話喔!但是為什麼現在你已經會跑了呢?」告訴孩子說,人的身體之所以可以活動自如,是需要長時間的努力才能達到。

 

「你要學會所有的事情,還早得很呢!不過,相信你很快就能學會了。」這句話是我的口頭禪。

 

3) 別輕易打擾 

原因之一是出聲喊他,干擾他的行為,不妨仔細觀察孩子的行為,在適當的時機才能出聲叫他。

 

四、五歲的幼兒基本上在生活方面,已經可以自己一個人吃飯、睡覺、玩遊戲、上廁所了。

 

不過,他們還是需要有父母的保護以及從旁協助,才有辦法生存下去。即使他們隨心所欲地在玩耍,還是需要有父母的關心才行。我家對面有一個小小的沙坑,我常常看到一位四歲的小男孩和一位五歲的小女孩在那裡玩耍。因為兩人的家就在附近,所以其中一位媽媽會透過窗戶叫喚著兒子的名字,要他回家。

 

可能是家裡有什麼事吧!當時孩子們正玩得很起勁,兩人在建造小山或河道,然後再注入水,眼看河川的堤防好像快被水沖垮了,所以兩人正拼命地用沙子圍堵,忙得不可開交。

 

但是,只聽見那位小男孩的媽媽大罵說:「叫你回家,你還在那裡給我拖拖拉拉的。再不快點回來,等一下就有你好看的。」於是小男孩只好勉強起身,依依不捨地離開,留下那位氣呼呼的小女孩。

 

就像這樣,幼兒的遊戲被打斷了。

 

如果當時他們兩人正在思考新的方法,試試看能不能把水堵住,但卻被其中一位家長給打斷,那豈不是太可惜了嗎?

 

有些家長會像這樣,在無意中打斷孩子的專注力,等到孩子長大之後,再來哀嘆說:「孩子做事沒有耐性,一下子就厭倦了。」這樣未免也太過分了吧!

 

我認為孩子在十歲以前,尤其是幼兒,如果家長看見他們正在做什麼事,千萬不要輕易地出聲叫喚他們。

 

如果是為了遵照家長一天所安排好的計畫,而不得不中斷孩子的注意力,那麼最好是由家長主動走到孩子身邊,出聲喊他,這時就會立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無論做什麼事,總是無法集中精神,一開始就拖拖拉拉,非要等到快要沒有時間的時候,才終於拿出幹勁來,這樣將來出社會,在時間限制的情況下,就會很難適應,像是參加考試等等,立刻就知道考的結果如何。

 

千萬不要說等孩子上學之後再來討論孩子的專注力。家長不妨捫心自問,是否常常打斷孩子的注意力呢?

 

幼兒明明就很專心地在做他自己喜歡的事情,但是,曾幾何時,孩子長大後卻變得心不在焉,很容易厭倦,一下子就放棄了。

 

其中原因之一,可能是家長出聲喊他的時機不對,打斷了孩子的專注力。家長不妨仔細觀察孩子的行為,在適當的時機才出聲叫他。因此,當家長想要出聲喊孩子:「過來一下!」時,不妨先看看孩子正在做什麼事。

 

如果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事,那我就會返回原來的地方,大聲地喊說:「快點過來!立刻過來!來做這件事。」或「你要不要吃點心啊?」如果我發現孩子開始在偷懶或發呆,我就會很大聲地喊他的名字,讓他能夠重新振作精神或回過神來,用煥然一新的心情去做下一件事。孩子是否能夠集中精神,或是否容易厭倦,我認為這跟父母出聲喊他有很大的關聯。我想要說的是,請家長「不要隨便出聲叫喊孩子」。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育兒書
    全站熱搜

    jhlee02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