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Image (2)  

作者/黃錦敦

出版/張老師文化;2014年1初版一刷

 

【水瓶面面如是說】

對我來說,這是一本很好看很好看的書,

有種捨不得看完的感覺呢!

非常美好、感動人心的生命書寫!

 

【書摘】

如果下次我們生命走進了問題故事,可以試著當自己的嚮導,嘗試在心裡問自己:

如果這是我不想要的故事版本,那麼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如果最懂你的朋友看見你所面對的困難,他會告訴你:接下來要怎麼做,就是走在自己的路上?

在面對這件事情時,不論結果如何,你會說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記什麼?

遇到這樣的困難,還努力撐著不放棄,是因為自己心裡真正的渴望是什麼?

透過這樣的問句,有機會讓我們從問題故事的迷霧中,找到繼續前進的方向。

 

在心理治療的世界裡,除了把人分類、診斷的方式外,若你也想透過「以生命陪伴生命」的敘事路徑,在生活裡陪伴一個人,你可以嘗試在聽別人的生命故事時,讓自己的心先安靜,也把自己對生命的共鳴箱打開,和眼前這個人連上。練習聽過故事後,不去判斷對錯,不去診斷是否正常,也不用建議該如何做才好,而是好好地感受他的故事,並在心裡問自己:

「從他的故事裡,我感受到什麼?」

「在這個故事裡,他正在訴說什麼渴望?」

「從他的故事裡,我收到的禮物(影響)是什麼?」

用對他的了解、自己收到的禮物來代替「判斷與評價式」的回應,這就是敘事治療聽生命故事後的回應方式。透過這樣的回應,我們就能以生命對生命的方式給出見證,如此,生命相互影響就會帶著療癒的力道,滋養彼此。

 

在生活裡,當我們想要更深刻地懂一個人,就可以在心裡這樣問自己:

如果不論是非對錯,從他的角度來看,你會說這個人的行動是為了哪些更深刻的渴望?是為了滿足什麼重要的需求?

我們可以想像,即便是面對一個輟學、打架的孩子,這樣的問句都有機會幫助我們,在面對他們時少了對立與指責,多了深刻理解的可能。

 

生命本身其實是不斷發展與變動的過程,我們需要透過和外在環境不斷互動,才能慢慢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可以做些什麼,那是一種在流動中建構的過程。因此,我一直認為所謂的生涯規劃,不是一次做好五年、十年的計畫,然後按步驟實施;而是透過逐步描繪、屢次修正方能成形。我認為,當生命藍圖有個雛形,足夠點燃我們採取行動的能量時,就可以出發了。但一路上切勿忘記,持續探索自己與外在世界,努力把自己的生命藍圖畫得更加清晰美麗,是每個人對自己的責任,也是持續走在自己路上的力量來源。

 

一個人想要創造屬於自己的生命樣貌,渴望和害怕、順利與困難是同時出現的,你不可能只挑想要的,卻不用撐起自己,採取行動來面對一路上的挑戰。如果失去克服困境的意念與行動,那麼夢想的旅程就會成為永遠的夢想,永遠只是一張無法施工的藍圖,生命的里程碑就不可能發生。

 

在談論人際技巧學習、人際經營前,需要先思考:「我要跟哪些人經營人際關係?」、「這樣的人際關係裡與自己喜愛的生命型態有什麼關聯?」這樣的思考對我們會有很大的幫助,不然,我們可能會浪擲許多力氣在不需要的人際「應酬」裡,無法往自己喜愛的生命方向前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hlee02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