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Image  

 

作者/陳美雲 著;林靜宜 採訪撰文

出版/遠見天下;2014年3月1日第一版第一次印行

 

【水瓶面面如是說】

這本書很平易,沒有深奧的教養理論,有的只是一位媽媽真摯誠懇的心得分享。其中「讓孩子的天賦自己」是最讓我感佩的地方。

 

誠如採訪撰文者林靜宜在後記中所說:「這不僅是一本教養書,更是一個家庭經營愛的故事,值得大家細嚐。」她舉了一個例子,當吳季剛成名時,媽媽陳美雲女士要季剛打電話謝謝哥哥季衡,媽媽說:「因為你哥哥不太需要我們操心,我們才能將心力放在你身上,給你足夠的資源,成就你的天賦。」陳美雲女士就是在這樣細膩之處經營家庭溫暖的氛圍,令人動容,也值得學習。

 

【書摘】

我要強調,正確的教養必須從『觀察』開始,就算是雙胞胎,個性還是有不同之處。所以請務必花時間與孩子相處,把握機會好好觀察孩子。

 

我不是什麼偉大的教育家,也沒有高深的教育理論,只是從生活細節觀察兩個孩子的個性,同時理解他們,讓他們能夠做自己、成為自己,以及活出自己。

 

現代人創造太多名詞,把過動當成一種病,用吃藥來解決孩子充沛的活動力。其實,很多過動、注意力差的孩子,若能找出他們有興趣的領域,不但能消耗旺盛的活動力,還能啟發他們的天賦。很可能在那個領域裡,他是一個難得的天才呢!

 

課外學習固然是讓孩子摸索自己興趣、才能的途徑之一,父母也要掌握「have fun」的原則,以免揠苗助長,最後只能望子「興嘆」!其實大多數時候,大人眼中孩子的不成器,很有可能是發展興趣的動力在初始就被壓力澆息。最好的方式是創造一個像「遊樂場」的學習感受,如此,才能激發孩子的樂趣。當他們覺得好玩時,不用家長在後頭緊迫盯人,孩子自己也會主動學習。

 

新時代的父母要花時間觀察,從日常生活小細節、親子相處的過程,看出孩子的個性、天賦,不要再走傳統的路,老大在哪,老二就送到哪。不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就別把他擺在那裡。當擺錯環境,在別人眼中,他就變成難搞的壞孩子,真實的他並非如此,只是因為環境不對。

 

父母應該多鼓勵孩子嘗試不同領域的事物,並給予機會,學業成績不能全部代表一個人的智力與能力,更非評斷孩子未來的唯一標準。

 

老實說,我還是認為,再有天分的設計師或廚師,最好還是要大學畢業,因為技藝與人文涵養缺一不可,若沒有知識與涵養,只是一位技術超群的工匠。

 

請擺脫世俗僵化的評斷價值,也不要把自己無法完成的夢想與期待加諸在孩子身上。要想的是成就孩子的快樂,而不是父母的面子。

孩子的人生是一張空白的畫布,真正有權利在畫布上揮筆的,只有孩子自己,父母要做的,是提供作畫的養分,激發他們創造的天賦,陪伴孩子揮灑出自己的理想與夢想。

 

我常被問到,如何做一位好媽媽?我的回答是不嘮叨的媽媽就是好媽媽。不過,很難有媽媽不會嘮叨,我不敢說自己能夠百分之百做到,但我會隨時提醒自己,做孩子的朋友,用談心取代叨唸

 

親密感要從小培養,父母每天要花點心思經營與孩子的親密時間。長大後,父母與孩子的親密關係要能維持,就是放下掌控欲,讓下一代有自己的生活空間,做他們的好朋友。

 

父母除了從小就要費心教導手足友愛的重要性外,手足之間的感情也需要靠父母平日的經營,尤其不要比較孩子們的成績、成就,即使只是心中暗暗比較,就不是真正的愛,因為這時的心正在批判、衡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hlee02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