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過年前我和女兒幸恩(5y4m)到布朗熊借了一些圖畫書回家,
幸恩選的書裡,其中有一本是她三歲左右曾看過的《賣火柴的小女孩》。
她會借這本書可以想見她已忘記她曾看過這本書,
也忘記當時她看完書後是如何地嚎啕大哭,叫媽媽別再借這麼可憐的書給她看了。

今晚睡前,幸恩從借書的袋子裡挑出這本書與爸爸共讀,
爸爸因為感冒,多講幾句話便要咳嗽咳個不止,
於是,我喚幸恩拿書來,媽媽唸給她聽。

故事說完後,我發現幸恩靜靜地流著淚。
問她為什麼,
她搖搖頭不說,只說是身體不舒服。
我的孩子我清楚,她身體不適會告訴我,絕不會這樣靜靜流淚。
孩子暫且不願和媽媽分享她此刻的心情,
我說:「明天再跟媽媽說,好嗎?」
她答:「好。」

次日早晨,
我問幸恩:「是不是因為看到賣火柴的小女孩最後跟奶奶一起去天上了,覺得很可憐,所以哭了?」
幸恩低著頭,「嗯」了一聲。

啊!我這五歲多的小女孩有顆易感的心,
弟弟定軒(3y6m)看到相同的故事沒有太大反應,只笑笑說:「故事好看!」
而幸恩的感受力顯然強烈許多。

當孩子對自己的某些情緒開始想隱藏、想收在心底不分享時,
我這做媽的竟感到些許失落。
我的寶貝女兒雖然大部分時間還是會絮絮滔滔跟媽媽說好多好多的話
但也開始有不想說予媽媽聽的時候。

孩子從我而出,
終究長成獨立於我之外的個體,
我當尊重她的說與不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hlee02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