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沈春華

出版/皇冠;20078月初版

【書摘】

1. (p. 33) 親子關係永遠是最重要的,我明白只要有心,就算時間不多,也能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無時無刻不在的愛。為生活注入創意以及製造驚喜,可以為親子互動加分,也可以彌補一些時間不足的缺憾。

2. (p. 48) 我一向主張不要吝於表達對子女的愛,想要與子女有良好的互動,父母親就應該主動付出,你願意付出多少,孩子也會回報你多少。就算再忙再累,給孩子一個擁抱、一個親吻,不需多餘的言語,孩子自然會懂得,爸媽是關心、是愛他的。

3. (p. 57) 聲音是人生最好的提醒與回憶,在不同的時間點,聲音表現各異其趣,童年時的嬌嫩,青少年時的粗啞,壯年時的沉穩,透過聲音全都無所遁形。所以從有了孩子開始,我就習慣用錄音機,錄下全家人生活閒談、錄下親子間的對話,以及夜闌人靜時,我一天下來的心情。……這些錄音一段時日後,我再拿出來聽,或是放給孩子們聽,對我們或許成為一種回憶,也可能是一種提醒;親子關係好像一個滾輪,誰也不知道數年之後,會不會遇上什麼不可解的衝突,這時當年錄下的隻字片語,或許可以給雙方一個省思感動的空間。

4. (p. 78) 令人回味無窮的親子時光,別以為會很長,孩子長得快,這些最親暱的互動一下子就過去了,要珍惜啊!

5. (p. 124) 大部分父母親的迷思——一方面我們把孩子的快樂和健康掛在嘴邊;另一方面我們不斷的要求他們,考得更好,跳得更高,跑得更遠!

6. (p. 125-126) 我從來不否認自已要求完美(起碼要朝高標準邁進),我也明白當我移轉這樣的心情和期待到孩子身上時,雙方的衝突和挫折也會加深。一個同樣也要求完美的朋友,曾經很沮喪的說,他的最大挫敗在不知道如何讓孩子快樂,同時又讓他夠好! 
吊詭的是「父母的要求」和「孩子的表現」真的是成正比的嗎?我想到自幼我在校內和校外的表現,很少有來自父母的要求和壓力,「威脅利誘」更不是在那個物力維艱的時代,父母會對兒女採取的手段。甚至拜師學琴,都是我在發現興趣後主動要求的。 
父母親自小給我的是完全的信任與支持,我童年擁有的快樂與自信是我成長歲月的最大資產。也就是說我的父母的最大成功,不在於『培養』我成為最亮的那顆星星,而是一直在我身旁默默守候與呵護。 
7. (p. 243) 「四要一沒有」的新親子關係:

    忍氣吞聲,

也要  言所當言;

    三思而「刑」,(水瓶面面註:「刑」即處罰。)

也要  動之以情;

沒有  望子成龍的問題。

……所謂忍氣吞聲就是不能想罵就罵,要考慮一下人事地物,評估一下開罵的結果是什麼,如果一陣臉紅脖子粗後不歡而散,或者其中一方以關上房門做為驚嘆號,這樣的溝通大約除了情緒發洩,起不了什麼正面效益。……現代的父母,學會對兒女「忍氣吞聲」是必要的,因為重點是孩子願意聽進多少,而不是我們講了多少道理。更何況,在氣頭上講出來的話都不會好聽,孩子如果受了傷,需要更多時間來修補親子關係。教育心理學家也強調,對孩子的一句責備,要用四句鼓勵和讚美才能平復,如果是辱罵性的攻擊甚至體罰,恐怕會重創親子關係。如果能選擇雙方都心平氣和的時機,父母親「言所當言」才會達到一定的效果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hlee02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