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丹尼爾.戈特里布(Daniel Gottlieb)
譯者/謝明憲
出版/尖端;20095月初版

【水瓶面面的讀後心得報告】
有好長的一陣子,我閱讀的書幾乎脫離不了親子教養,
現在我也花了一些時間閱讀與生命思考、心靈以及終極關懷有關的書,
為的是追求心靈的平靜與身心的安頓。
《用心》這本書是面面近日很喜歡的一本引領我思考生命的好書,
簡單與大家分享底下幾則書摘喔!
希望您也能從中有所領略,
祝福您平安、喜樂、自在!

書摘】
死亡對動物來說,似乎比較不是問題。牠們熱愛生命,但不會害怕死亡。死亡之所以對我們造成問題,乃是因為它是最終極的「自戀羞辱」(narcissistic insult)。我怎麼可以死?這世界怎麼可以沒有我而繼續運作,一切都一如往常?

當我說,對自己的孩子要有信心時,我的意思不是說他們不會失敗——因為他們會。我的意思不是說他們不會做出愚蠢的決定——因為他們會。我的意思是指要對他們的恢復能力有信心。

恢復能力來自於生命本身的天賦;我們受傷,然後痊癒。這幾乎是必然的。

我們活在步調這麼快的生活中,過於捲入自己的顧慮和不安,所以很多時候甚至沒有去聽孩子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想聽見孩子說的話,首先,我們需要先花時間聆聽自己。唯有那時候,我們才能傾聽他們說的話。

你必須修正自己的生活。在自己的生命裡找到意義、喜悅和滿足,這是你對孩子們一種愛的作為。

同多數人一樣,我當然也會害怕所有可能降臨在自己身上的苦難,但是隨著歲月過去,我發現自己已體驗過這當中的許多苦,並發覺自己越來越不害怕。
我對自己的恢復能力開始有信心(現在),而且內心最深層我也相信,當苦又再度來臨——它一定會來的——我也會平安無事的。

不論你現在是不是殘障,你都已在路上等著加入我們的行列了。殘障權利運動者稱呼那些非殘障人士為「暫時具能者」
(temporarily abled)。隨著老化,人難免身體機能會衰弱,並常伴隨心智能力的喪失。這過程通常是在我們購買第一副老花眼鏡的四十歲左右發生。然後,五十歲時,我們的一些記憶力開始喪失。我們的生命都是朝向越來越依賴的方向走。
但有一點可以放心。你會熬過去的。
我怎麼知道?
因為人就是這樣。我們都會熬過去的。甚至那些看起來像是最可怕的噩夢亦然。

我試著透過上帝的眼睛——一位充滿愛、慈悲和關懷的存在者的眼睛——來看這世界。透過這些眼睛,我看著自己的家人,並對他們生起慈悲心。然後我感覺到自己的心胸擴大了。如果能持續透過愛與慈悲的眼睛來看,或許我就能看見上帝眼中的世界和人民。而到最後,我試著透過那位充滿愛與慈悲的上帝的眼睛來看我自己。
……但願我們都能這樣對待自己及彼此——注意與關心。但願我們都能透過上帝的眼睛來看這個世界。

我了解到,在生命最後一刻我們能教給孩子的事情之一,就是如何面對死亡的焦慮。我們的子女正在觀看、聆聽著我們。


「希望」總是與未來有關。但它不會一直都是好消息。有時候,「希望」會以相信或期待未來會發生某些改變我們的事來禁錮我們。同樣地,「沒有希望」可以把我們帶回當下,並對生命最艱難的問題——我是誰?我在何處?意義為何?及當下的實相?——做出回答。

我們多數人都不允許自己對深愛的子女忿怒。但是我們對他們的愛,必須廣大、並足夠安全到能放心承受自己及他們的一切不愉快感受。而它是個非常大的容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hlee02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