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7421
【橋仔頭糖廠內「台灣糖業博物館」簡介】

1902年台灣設立第一座新式糖廠—橋仔頭糖廠,開啟台灣第一次工業革命,創造台灣「糖金」的輝煌時代。2006年趕在慶祝60周年前夕,台糖公司花費5千多萬元設置「台灣糖業博物館」,並整修占地16公頃的博物館園區,且規劃製糖工場、製糖視聽中心、糖場歷史建築、古蹟、五分車機車庫、五分車廣場及鐵道休憩區等,完整保留橋仔頭糖廠的歷史、藝術、人文、生活,成為亞洲第一座製糖工業遺址。博物館內老樹成蔭,有著熱帶殖民式建築、日式和風宿舍、黑銅觀音像、豐富的自然生態等日據時期留存下來的史蹟。十分值得前來走訪。 

 

    「台灣糖業博物館」入口一景。

    「台灣糖業博物館」內之「鐵道休憩區」。此區陳列不同樣式的火車頭,這些火車都曾在不同時代奔馳載貨,見證台灣糖業史的發展。




(上面這黑色蒸汽老火車頭,1948年由比利時進口,為蒸汽火車頭最後一代。)

(空襲警報器。)

(幸恩在花前一臉陶醉的可愛模樣。)

    天氣好熱喔!坐在大樹底下歇歇腳,喝口水吧!


    「台灣糖業博物館」內之「農機/工務展示區」。


    「台灣糖業博物館」內的裝置藝術品—「童心」。為橋仔頭糖廠駐村藝術家蘇芷琳,結集當地250位鄉親創作的獨具個人風格的臉譜而成的作品。


(「童心」之局部特寫。)

    「台灣糖業博物館」內的裝置藝術品—「紅蟲」。此作品係出自素人藝術家劉丁讚之手,其利用五分車機車頭報廢零件,打造這隻四米二長兩千三百公斤重的超級大「紅蟲」,開創百年火車引擎創作鋼雕藝術的首例。

    「台灣糖業博物館」內之「聖觀音像」。1902年,鈴木藤三郎社長立此聖像,主要是體恤遠離故鄉且生命受到「抗日份子」威脅的日本製糖技術人員,同時也希望藉此拉近台灣農民對製糖會社的向心力。

據考證,此聖觀音佛像與日本奈良藥師寺東院堂的聖觀音佛像(約鑄造於西元720),為同一風格作品,為日本佛像雕塑史上的代表作。

    「台灣糖業博物館」內之「社宅事務所」。這座台灣製糖株式會社事務所建於1901年,其建築係仿荷蘭在東南亞殖民地的建築,採地上架高結構以利通風,迴廊和連續拱門造型則是歐洲傳統建築的移植。古蹟專家李乾朗先生稱它為「熱帶殖民西洋樣式建築」。

    幸恩撿拾地上落葉起來玩。

    「台灣糖業博物館」園區占地實在頗大,我們沒能踏遍區內各個角落。走累了,便開一小小段的車,到橋仔頭糖廠裡的展售中心買冰吃。瞧!幸恩吃得津津有味呢!

    幸恩愛坐小車車。


    橋仔頭糖廠藝術村。


(此為劉丁讚先生的焊雕藝術作品。)

(橋仔頭糖廠藝術村內的這間樹屋,當初(2002)是由於高雄捷運的開發,計畫搬遷橋仔頭糖廠裡的一些老樹,引發當地文史工作者的嚴正關切,他們在這裡搭建一間樹屋,準備住到樹屋裡頭,直到高雄捷運改道,或者身體被警察以水柱沖下為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hlee02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