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蔡穎卿
出版/遠流;201211日初版一刷

【書摘】
對於捨棄」,這二十年來我領會最多的是,我應該從「不取」做起,而不是從「擁有中丟棄」。

我相信,要學習過「恩典生活」的第一步一定是「感謝」,但我說的感謝並不是口語上的有禮貌、無事不說謝謝的生活態度;心懷感謝時,人通常形於外的是「接受」,以自然的心接受所處的景況與環境的相與,我的朋友便是這樣的一個人。她總是說:「我知道、我可以接受!」

我警覺到
,如果我也想要過充滿恩典的生活,必須更了解「感謝」的真意:我們不是因為得到了心裡希望的事物或看到他人的難處才想起感謝;我們應該單只為自己「已經」擁有的平安與快樂就時常謝恩。

每個人講話要合文法,講完自己要講的話便靜默。

我但願與任何人溝通時能經常想到自己省思中的四個節制:
好好聽別人說話
說真正想說的話
說有禮貌的話
不說本來不想說的話

以友誼來說
,有些人認為用來維護感情的方式便是陪伴與相聚,無論情況允不允許,都要想辦法舉辦固定的聚會,互動與餽贈十分重要,「形式表達意義」是他們對友誼的選擇,因此就不能「捨棄」自己在建立家庭之前與朋友相處的方式。我的選擇不同,首先是:我希望婚姻的伴侶就是此生最要好的朋友,因此,我總是願意為了與伴侶相處而放棄與朋友共處的機會;其次是,每個人在人生不同的階段各有責任,我選擇要先盡義務。我同時也相信好朋友如果無法常常見面,彼此會諒解是因為生活有困難而不是「誠意不夠」。因為清楚自己的選擇,所以對於每一次的「不得不捨棄」我總不感覺遺憾;一如小學為趕回家做家務而在校門口揮別結伴去玩的同學一樣;我有一點孤獨,但不覺得寂寞。
因為能維護友誼的時間總是如此有限,所以我要使它充分發揮出意義。在付出的時候更真誠地對待每一個時刻;在分別的時候則更珍惜朋友給我的生命滋養。溫暖與愛可以不斷被反芻、增強生命力度的體會;回想起來,雖然在到達中年之前的每一個人生階段,我一直都沒有太多的時間跟朋友相處,但並不覺得因此而少了友誼的財富;我的人際關係不是四通八達,卻份份是此生的珍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hlee02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