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先是停止跟孩子說道理。任何人,不只是小孩,情緒高漲到一定程度,是無法做任何理解。這時說道理,只是讓他覺得被指責之類的,更讓他情緒繼續漲。
再來是用力地抱來約束小孩的手腳。六歲的小孩有點大了,抱起來都不容易,更何況一手要抱住他的手而另一手要抱住他的腳。但只有緊緊抱住他,抱緊到讓他一點掙扎都沒辦法,他才開始放棄掙扎,然後才會慢慢平穩下情緒。
這時候,大人臉上的表情要盡量是心平氣和,眼神充滿關心。如果是生氣的眼神,上述的『抱』就變成『綁』;但如果是心平氣和,當孩子逐漸平靜,開始對外界的訊息有片段的接收時,他第一個理解將是有人在他很失控時還是『抱』著他。
然後,這抱的力量隨著掙扎減少就開始放鬆,同樣也是讓他不覺得被處罰了。
最後等他平靜一段時間後,才回過頭來討論發生過的事。
(中略)
青少年也是一樣的原則,包括情緒高漲時不再多說話,等大家都平靜了再說道理。只不過,這時我們不再用雙手、用力量抱住/綁住他了。我們用關心,用非語言和語言的溝通,來完成這樣的效果。
當青少年小孩和我們發生衝突時,在他奪門而出那一刻,或是在久久以後才偶爾電話聯絡,所有的溝通訊息都暫時僅限於兩種功能:『關心他』和『歡迎他回來』。大部分的時候,這兩種功能最好是不要說任何話,只是透過專注地傾聽來表達。如果真的非說話不可,那就盡量短也盡量少。比如說:『還好嗎?』、『照顧好自己』、『想回來就回來吧』這一類的話,也就夠了。如果說話可以有效果,這也就有最好的效果了。
什麼都不聽時,不說話卻又能讓他注意到的專注傾聽,就是最好的方式。這看起來啥都沒做的方式,其實是父母最難做到的層次,確實是不容易的功課。
——王浩威,《好父母是後天學來的: 王浩威 醫師的親子門診》,p. 64-6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hlee0203 的頭像
    jhlee0203

    水瓶面面書寫幸福

    jhlee02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