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下書摘整理自《商業周刊》1045(2007.12.3~2007.12.9)
 

【書摘】

1.      (p. 129) 老大是先行者,他不僅是家庭的第一個孩子,其出生後的若干年,都享有父母「全神貫注」的澆灌培育,包括高頻度的互動、高度的期待,因此相對具有優異的語言認知能力,他也懂得如何與父母溝通,甚至以父母為模仿對象,有強烈動機完成父母期待,因此容易取得父母的認同。即便後來弟妹陸續出生,但老大的先行者優勢,很難被超越。

2.      (p. 130) 王浩威指出,「當父母還是『天和地』的時候,手足爭寵最為劇烈,或是爭吵拳頭相向,或不自覺變得特別可愛,都在引起父母注意,但我們卻傾向否認,變成家裡不能說的秘密。」

3.      (p. 131) 居中子女,因為身處老大和老么之間,在家比較容易被忽略,形成旁觀者的角色,比較有思考的空間,也傾向往外尋求認同。因此,他們往往擁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具有隨和特質,適應力強。

4.      (p. 132) 至於老么,因為較少包袱,他們常有很好的創意,做事情比較沒有顧忌,性格也會比較「敢」。

5.      (p. 132) 值得注意的是,在領導人的重要四項特質中(智力、責任感、自信心及適應力),有一項是非老大勝過老大的,那就是「適應力」,或說是彈性。……非老大更容易在瞬息萬變的環境裡,開創新局,對比之下,老大較缺乏創意,正如薩洛威所謂「承平老大,亂世老二」。

6.      (p. 132) 弟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找出不同於老大的特色。

7.      (p. 132,134) 父母應該要避免因為排行產生的教養失衡。譬如,父母往往對老大要求過度,對老么失之放縱,對中間子女則輕易忽略。

8.      (p. 134) 父母對家中某個孩子的偏愛(或忽略),往往就建立在一些在別人看來微小的事情上。這種「偏愛」,是手足心底深處一根無法拔除的刺,並與一生密切關聯著。

9.      (p. 140) 擁有兩個孩子以上的家庭,常常會呈現四人(以上)行的緊張關係,子女無可避免的會爭奪資源,父母應該建立與孩子單獨相處的關係,甚至是一對一關係,讓孩子感受到專屬於他、獨特的愛。……這種一對一關係,更有助父母發掘孩子的特質,協助他放大優點。

10.  (p. 141) 一般來說,國小三年級到六年級是培養單獨相處的黃金期,再大,他就不會想和你談了。

11.  (p. 142) 千萬不要錯過接送孩子上下學的時間;並且盡可能讓這段時間是步行的,而不是在車上。當你拉起孩子的小手,漫步在人行道上,清晨的空氣、傍晚的夕陽,野花、落葉、嫩芽都讓彼此放鬆心情,是最棒的單獨相處時光了。

12.  (p. 142) 單獨相處,不限於面對面,有時太忙碌,則採取「書面相處」(水瓶面面註:譬如,寫紙條給孩子)

13.  (p. 144) 單獨相處最大的好處是,你會看到個別孩子的優點,幫孩子適性發展,父母也不會再用比較的態度面對他們。當父母停止比較自己的孩子,並給予空間,手足間的競爭強度,也會慢慢降低,進入一個緩和的關係。

14.  (p. 144) 手足間天生就會競爭,希望從父母手中得到最多資源,若父母不作為,隱而不顯的爭奪戰就活生生在家庭上演。因此,父母開始行動,是改變的第一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hlee02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