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孩子很小開始,你能做的,就是『等一下』。比如說,在孩子睡醒時,別急忙的打開音響;吃飽飯後,別急忙要他找東西玩;到遊戲角落時,別急忙問他玩這個或那個好不好;散步時,別急忙的指東指西,要他看這個或那個。
建議你可以「等一下」,讓孩子有時間自己反應此刻他感受到什麼?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想到什麼?讓他成為做決定的人,自己決定要先拿什麼玩具;要蹲在哪邊看哪顆石頭?或只是單純玩他的手指頭、或衣服上的細線……
你的「等一下」,可以帶給孩子的,是思考的習慣、是感覺的信任、是探索的喜悅、是修正的機會。你的「等一下」,帶給孩子的是,讓他從很小開始,就學會如何從平凡的場域裡,看見生機。換句話說,他的創造力即由此而生,能在平凡之中看見新的角度。所以一個紙盒,就可以讓他玩好久;一個已散步過好幾年的公園,總能讓他玩得歡聲雷動!
(中略)
有時候,我們成人太過自信,以為自己已預設好最適合孩子、最不浪費孩子黃金時期的學習架構。所以孩子上了幼兒園回來後,你要他繼續做富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但你這樣做,卻可能讓孩子長期處在「被安排好」的處境裡,沒有機會打破現實、跳出框框!
(中略)
每個小孩都愛玩,但現實是,不是每個小孩都很會玩!其中一個關鍵在於:「你(成人)」有沒有給孩子時間和機會,去發現自己可以如何想、如何玩。
——李坤珊,〈給孩子自己玩的機會〉,《親子天下》201112月號,p. 88~90

【延伸閱讀】閱讀全文,
Lin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hlee02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