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金.約翰.培恩;麗沙.M.羅絲 (Kim John Payne & Lisa M. Ross)
翻譯/潘定凱
出版/琉璃光;20113月出版1

【水瓶面面如是說】
謝謝格友曉琪推薦這樣一本好書。(這本書若是譯筆可以再流暢些,就更棒了!)

【書摘】
在你減少孩子玩具和雜亂的「量」的同時,你就增加了他們的注意力和深入玩耍的能力。

較小、較好管理的玩具量會引來深度與投入的玩耍。堆如雪崩的玩具則會引來情緒上的無連繫感與受不了的感覺。

有一個原則很重要,會是你最可信任的簡化孩子玩具指導。問自己「這是個我的孩子能將想像力注入的玩具嗎?還是太『固定』了?」

經油簡化孩子的玩具數量與複雜度,我們就給了孩子「自由」以建立他們自己的想像世界。當沒人告訴孩子去要什麼,去想像什麼,他們就可以學到追隨自己的興趣,去相信他們自己內心漸漸升起的聲音,他們就可發現自己真正內心的聲音。

希望你在簡化你孩子的玩具與玩耍方式中會見到這一點,你同時也簡化了你做父母的「責任」。你不需要去刺激、充實他們的玩耍。你也不需要去控制它,有時候最有幫助的就是我們做父母的不要干涉,但是在他們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有空」就好。

一種評審書的方式就是看它啟發了什麼玩耍方式。念給孩子聽的書或他們自己讀的書,通常會馬上被整合入他們的玩耍中。是否很投入的玩呢?互動是否良好?還是有侵犯性的玩耍,造成更多問題,而不是好玩?

禮貌是一種最簡單的方式,建立家中一種基本的節拍。有禮的每一點就像吊橋上的燈,令人覺得有安全感與連繫感。

故事會影響孩子說自己生活故事的方式,也影響著他們向自己說的故事。愛因斯坦曾說:「如果你想要孩子聰明,讀童話故事給他們聽。如果你要他們更聰明,讀更多的童話故事給他們聽。」童話故事中有一切:真理、美、善、掙扎、第二次機會、錯誤、衝突、承諾、魔法,適用一生的基本課程。

無聊通常是創造力的前兆
。想像在「什麼也不做」和「深入有創意的玩耍」之間有道橋樑,這條橋樑幾乎都是用無聊(的挫折感)鋪出來的。「我好無聊」——這通常就是一些有趣的事要發生的時候了。

如果你的孩子一直在悲嘆「我好無聊!」,無聊的「好處」對你而言,根本就不是好處了。我的建議就是淡化它,要比他們的無聊還無聊,用單一、平淡的回應:「一定可以找到一些事來做的!」「但是,爸爸!我好無聊!」你就要打破紀錄,變成宇宙中最無聊的人。

「真的嗎?你一定可以找到一些事來做的!」「什麼?」「就是你一定可以找到一些事來做的!」孩子會想「嗯……竟然沒有用」。很清楚的,你不但不會拯救他們,你也不會娛樂他們,你甚至完全興趣——「你很無聊」——他們就會自己開始行動了!

「你今天過得如何?」當你的孩子回答「普通」或「平常」時你是否感覺到一種失望感?雖然你的一天也很平凡?平凡的日子乃是每日生活的持久樂符。它們是讓高音低音看得出來的樂符,它們提供了音色與音質。

一個孩子對某項活動的愛好,並不足以保護他或她不受「過多、過早」的負面效應的影響。


許多研究現在都已經下結論,看電視,就連教育性的節目如「芝麻街」,實際上都會延遲,而不是促進言語能力的發展。

小孩子看暴力與大人的看法不同:在
67歲之前,孩子在成長上與心理上還無法區分真實與幻想。所以當他們看到電視上的暴力行為,他們認為是「真實」的。更糟的是,看著這些暴力——謀殺、強暴或攻擊——在安全舒適的家中,在沙發上靠著所愛的人,也許吃著飯或點心,孩子(與大人一同)變成對暴力麻木,學到了將暴力與歡樂劃上等號。
同樣的暴力與真實的分離性也存在於電視遊戲中。玩暴力電視遊戲會令一個人麻木於真正的暴力,讓暴力不再那麼驚嚇,更可接受。這種麻木,當在玩的人因為暴力行動被回報後,更會增強。

對今日長大的孩子而言,會用電腦的程度要求很高,然而我對電腦有很強烈的感覺,就是它像所有的工具,只有在年齡適宜時才有幫助。我不認為它們對
7~8歲以下的小孩適合或有益。而任何電腦不大行的成人都知道大部份的小孩都很快、很自然的精通電腦。在《無法連線》(Failure to Connect)一書中,珍.希利指出,直到青春期都未用過電腦的孩子,在數月內達到的能力就和從學步期就開始用電腦的孩子一樣。

想像你的五歲大孩子跑來給你看他剛畫的你。你可以知道就好,不要講話嗎?你可以用心看一下,再還給他嗎?或者如果你一定要講些話,你可以只做個觀察,不要評判或讚美?「嗯……你用了很多紅色」或者你可以問個簡單的問題「你怎麼把爸爸的腳變成這樣的?」他們就開始講了,告訴你那紅色,那個腳,或是他們為何喜歡將你的頭弄成看起來像個瓜。或是他們想要再試一次,這次用左手畫。他們正在創造性的過程之中,他們的注意力正全心投入,他們需要你的通常是一個快速的連繫而已,不是評語或讚美。

在一個嘈雜的世界中,寂靜的注意會比言語來得「大聲」。也給孩子更多空間,培養自己的思考與感受。「說少一些」是簡化過度參與的基本步驟。

規律性對大部份孩子而言,是令他們自在而非「無聊」。一天、一週中可信賴的儀式化的一切,就像是一種有力的肯定。對青少年期孩子而言,這種韻律提供了一種穩定、安心感,可以對治青春期特有的反覆無常與強烈的情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hlee02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