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王浩威
出版/心靈工坊;20122月初版一刷

【書摘】
描述父母的處境都已經如此艱難了,更何況要做好父母的角色。面對這樣不可能清楚掌握的世界(這是永遠不可能的任務),父母開始要學會放手:對小孩放手,也對自己的苛求要放手。只要覺得自己盡力了,就不再自責無法做到的部分——因為自責或求全,經常是惡性循環地產生更多的破壞力。這樣的放手態度,也就是英國兒童心理大師溫尼考特(D. W. Winnicott, 1896-1971)再三提出的「盡力就好了的父母」(good-enough parents)
好父母是不會自責的,甚至是享受和孩子們的互動,甚至衝突。這一切都是樂在探索,樂在不確定的態度,才能在後天的體驗裡累積的。

享受妳作為媽媽的成就吧,在這個角色上多一點自戀,對自己的所有反應都要有堅定的相信。因為做媽媽的確是不容易的事,一定會偶爾抓狂,偶爾小小崩潰。自己是完美媽媽的感覺只是長久過程中偶爾出現的感覺;經常性的完美只存在於神話般的故事,或是拉菲爾的聖母畫像中才會出現罷了。

其實,完美的父母是極其災難的想法。不論對小孩或對父母自己。一味追求完美,就會不准自己有缺失,一切的反應也就變得太緊張了。當媽媽陷入這種緊張,寶寶也就感覺不到媽媽的好,只感覺到她的焦慮。而媽媽呢?當然最後是累垮了,也就更沒啥好脾氣。

二十四小時的媽媽一定會疲累和失控,八小時的媽媽也一樣會失控——只要不能隨時離開,永遠要聽任一個永不在乎你,而且永不可預測的小小可愛但野蠻的動物,任何人都是會疲憊而失控。但記得這是妳修煉成媽媽的必要過程:經歷一千次的眼睜睜目睹自己的修養終究瓦解而癱在地上,然後再站起來。這時,妳所要做的,就是要相信自己夠好了,相信自己是很棒的好媽媽,可以驕傲地站在全世界面前,包括負面的心情也站起來,直直地站起來,像所有剛擁有寶寶的媽媽的那一股飽滿的喜悅。妳是夠棒的母親,而且,請務必牢記我對妳的相信。

任何身為父母的人,就算是有再大的傷疤,恐怕還是要約束自己的傷疤,學會正向而犧牲的心情吧。
所謂正向,是真的可以讓自己維持快樂的心情。因為小孩子是明白的,他會清楚你的心情;而唯有快樂的父母才有快樂的子女。
所謂犧牲,不是傳統定義的犧牲,而是願意讓自己的自我中心傾向,開始加以節制;將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不是全部)讓出來,開始以孩子為中心。

成為父母親,有時十分不容易,有時卻又很簡單。
當父母親和子女之間因為某些事而有情緒張力時,如果能夠先平靜下來,回到平常依然關心的心情,甚至眼神也是維持著向來的親情,不管兩邊之間原本發生啥事,不管對子女有多少理由生氣,終究會平息,然後再慢慢靠近,恢復原來的親密。
父母要記得自己不再是小孩子了,不要陷入情緒裡而忘了自己的角色。
父母也請記得,自己的情緒將會讓自己變成孩子眼中的危險火山口,而不再是安全的基地,是會將孩子越推越遠的。而每個人,其實都需要安全基地提供歸屬感。

許多父母抱怨小孩子房間亂到極點,認定他們就是不知道讓自己的房間整潔漂亮。其實大部分的青少年都是想整潔,甚至是很有自己個性的整潔。只是太難了,去準確抓住自己的個性;還有,要下足功夫做到完美的整潔。於是,整個都放掉不管了。
們的穿著是要好看,有自己的味道;他們的房間其實是想要百分百整潔又有型。只是,自己是什麼,他們還沒找到。

因為人父母是沒有預習的機會,所有人在成為小孩的父母時,幾乎是反射動作般地將小時候父母如何對待我們的方式,反應在我們和小孩的相處裡。
這樣的說法,許多人一定會不以為然。
很多人往往覺得自己當父母是誠心誠意想要當更好的父母,甚至是日後兒女百分之一百滿意的父母,所以下了苦功,包括好好閱讀相關的討論,也包括隨時思索自己的所作所為,以及自己成長經歷的被對待的方式。這一切努力,如果好好觀察其結果,其實是可以歸納如下:我們察覺曾讓我們不愉悅的教養方式,會努力避免施給下一代;而讓我們喜歡或當年遺憾父母沒提供的,會積極施給下一代;但是,不管好壞,有察覺的只是一小部分,而我們經歷的教養更大的部分是我們完全沒意識到的,也就因此經常是反射式地反應了。

從來就沒有會自我省思的失敗母親:會省思,就是有在努力;有在努力,就沒有全然的失敗。
為人父母原本就是困難而複雜的行為,更是受到許多層面的顧慮所左右。只是,這一切儘管困難而複雜,一旦上路了,為人父母就要回到自我相信但保持反省的簡單狀態。
為人父母本來就是充滿犯錯的過程,是後天不斷學習來的。只不過,好一點的父母知道自己盡力了,夠好就好了;不好一點的父母則還在追求不可能的完美,惹得父母自己和子女雙方都很挫敗。

為人父母的最後一課,就是信任,就是放手。

「怎樣才能讓孩子更有自信呢?」
如果是指年紀還幼小的孩子,我自然而然就會以溫尼考特那一觀念:「適當的挫折」。溫尼考特是說:「適當的挫折是小孩子成長的最促成環境。」
所謂挫折,是指可能失敗也可能成功的挑戰,是當事人的過去經驗沒有把握的。當人們面對可能造成挫折的挑戰而加以持續,自然會挑起每個人本性裡的潛能,所有的努力必然會有挑戰成功的一天。而這過程將在我們心靈深處內化成為生命的一部分,日後面對同一類的阻礙時將不再擔心,甚至是越來越有把握,也就是累積更多的信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hlee02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