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Image  

 

作者/汪培珽

出版/愛孩子愛自己工作室;2014年2月初版一刷

 

【水瓶面面如是說】

我不是汪培珽寫的每一本書都喜歡,

但老實說我挺喜歡她的這本新作——《會讀書》,

受益良多呢!

書裡有兩封寫給國中生的信——〈為什麼要用功讀書?〉和〈騙自己用功讀書的方法〉,

很適合拿來與大孩子們分享。

 

【書摘】

「自動自發」是教育裡最重要的一環,一個對自己的事缺乏責任感的人,是走不了遠路的。

 

勉勵孩子用功上進的話,可以盡量說。我沒有不讓你發展你的興趣,但是做學生的本分,就是要花足夠的時間在讀書這件事情上。只要父母不放棄,孩子就還有機會。即使孩子都已經放棄了,父母也不可以。因為,孩子永遠不希望看到父母放棄自己。

 

澳洲有人針對三千個中學生作研究,觀察他們的學習動機、專心程度和做功課的狀況。研究發現,父母對孩子功課的影響力比同儕大。所以,父母千萬不要以為孩子沒在聽,就放棄對子女說道理——時常叮嚀子女用功讀書,持續關心孩子,都確實是有用的。

 

那種「三天捕魚五天曬網」的關心方式,只要自己一忙就撇下孩子,然後看到孩子出狀況才又氣急敗壞,是最糟糕的。這就是為什麼有這麼多父母和孩子,一路上都是跌跌撞撞的原因。

 

我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這件事?將腦中的想法用嘴巴說出來,和用紙筆寫下來,是需要不同的成熟度和能力的。前者當然比較容易,算是寫作文的暖身動作吧。如果孩子愈說愈順,等將來小肌肉的運筆能力更好、大腦也發展得更成熟時,再一起配合寫成作文,這樣會更事半功倍。

當小孩腦子裡還沒有什麼東西好寫,再加上小手的運筆能力又不成熟,硬是要孩子寫出一篇篇的作文來,我覺得大人這樣的求好心切,必須適可而止。不是作文不能多寫,因為每個叫得出名號的作家都是多寫的結果。但是,你知道他們在這之前,累積了多少的閱讀量嗎?沒有一個寫作能手是不看書的,這應該是放諸四海皆準的道理吧。

慢慢來,孩子作文能力的養成是要慢慢來的。即使最後不能寫得一手好文章,至少寫上一張發自內心的祝賀卡片,讓收到的人覺得溫馨和感動,應該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事吧。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要與孩子的年齡成正比。小學階段,是大能力的發展期,我們要給孩子更多空間去探索自己,這時候不要對成績有太高的期望,身心平均發展更重要。這樣,才能在童年階段,幫孩子建立更好的「心理素質」。

心理素質是什麼?就是人生遇到壓力、挫折、困境、抉擇時,正確面對的態度。這些不是補習班和一間間教室可以給小孩的。

 

不要用聖人的標準來評斷老師。也別指望老師去幫你管教孩子。家長一對一都管不好孩子了,怎麼能祈求一對三十的老師幫你教孩子呢。請將孩子教好了再送去學校。老師的工作,主要是傳道、授業、解惑。教孩子規矩,是父母的工作。

 

我不在意天賦問題,因為我更在意的是,孩子有沒有「好好過日子」的能力。

好好過日子的標準在哪裡?標準就是孩子常常笑口常開嗎?我自己常常笑口常開嗎?發自內心的微笑,也算喔。

 

 

我很少催促孩子,因為直覺告訴我:

你愈常催促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就愈難自動自發。

自動自發是多麼重要的人格特質啊。從小聽慣了「快點、快點」的孩子,你不怕他們從此就將自己設定成「我就是要別人催促的人」嗎?

 

孩子用功讀書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爸媽。孩子繼續用功讀書的動力來源,是父母對他認真負責的態度的肯定,而不是金錢或禮物。

 

父母的眼光要放遠才行。——拿贏過或打敗別人來鼓勵孩子,就是一種急功近利。

(中略)

鼓勵孩子是好事。但是拿「贏過別人」當成鼓勵的說詞,就不好了。一旦開啟了孩子「贏過別人」就是成功的觀念後,這個孩子將一輩子得不到滿足。因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如果你的快樂只建築在「贏過別人」上,那代表你的快樂也依附在別人身上,一旦看到比你更成功的人時,你的快樂馬上就煙消雲散了。

 

在父母重視孩子的功課以前,在擔心寫功課、不專心、拖拖拉拉等問題之前,請先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有花同樣的擔心在孩子的運動習慣、飲食習慣、睡眠習慣上嗎?」如果答案是沒有,那麼請先將這些問題納入你的「擔憂」範圍內,這是我要建議父母的第一件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hlee02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