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  

 

以下是面面在這本書最後寫的導讀賞析:

《聽不見的聲音》這是一個關於聽障、同理和友誼的故事。

  小女孩茱莉的耳朵聽不見,她看得見鳥兒飛舞,卻聽不到鳥兒歌唱;打鼓時,她的手掌可以感受到鼓面的振動,腳也可以感覺到地板的振動,但她聽不見鼓聲。想必媽媽溫暖的愛與陪伴帶給她正向的自我看待,身為聽障者的她,並沒有因此感到自卑,她沒有退縮的躲在家中;相反的,當新鄰居多利安搬來時,她渴望與他為友,主動朝他揮手、打招呼,希望和他一起玩耍;反倒是多利安的心門沒有敞開。也許是剛搬到一個陌生環境,遠離了原有的好友,讓他感到失落;也許是在不了解聽障的情況下,不知所措的做出了排斥的舉動,總之他拒絕了茱莉的邀約。直到多利安自己患了嚴重的中耳炎,什麼聲音也聽不見,加上喉嚨很痛,不大能講話,才終於可以感同身受茱莉的處境,這回換他主動伸出友誼之手,向茱莉微笑、問好、邀請她一起踢足球。

  這時的茱莉情緒也起了微妙的變化,對於多利安態度突如其來的轉變,她嚇了一大跳,驚喜中想到自己曾經被拒絕,忍不住哭了。不過看見多利安第一次對她微笑,她還是選擇擦乾眼淚,到花園去找多利安。茱莉和多利安成為一對好朋友,他們找到了交談的方式,茱莉會讀多利安的脣語,也會用手、嘴巴和眼睛與他「說話」。他們用聽不見的聲音溝通,有了絕佳的默契。

  《聽不見的聲音》帶領孩子了解聽障者如何感受聲音的存在、如何與人溝通往來。聽障者透過聲音的振動來感受聲音,透過手語和脣語的傳達來與人互動,他們不是異類,他們只是需要大家更多的同理、了解、包容與接納。

  我們需要給孩子正確的觀念,對待身障者,不是避之唯恐不及,也不是一味的同情,而是把他們放在和我們同樣的高度,設身處地去感受他們的想法與需求。「同理」是對身障者的尊重與溫暖情意,「同情」則會演變成上對下不對等的施捨,那絕對不是好的互動方式。
  
  這本繪本最讓我感動的,是茱莉的媽媽所扮演的角色。茱莉可以生活得這樣自在,沒有封閉自我,她的母親勢必是關鍵人物。媽媽給了茱莉正面、陽光的自我評價,讓只能比手畫腳,不能開口說話的茱莉不覺得自己有哪裡不如人。當茱莉被多利安大吼了一句「妳滾開!」時,媽媽即時安慰了茱莉,讓她坐在大腿上,摟著她,對她說話,希望她也能同理多利安的感受:「多利安本來住在城裡,有很多朋友,可是搬到這裡來,他一個朋友也沒有。」媽媽的溫柔陪伴給了茱莉莫大的精神力量,讓她可以更有勇氣面對外界的眼光。

  誰說繪本是專為孩子創作的呢?有心的家長在陪伴孩子共讀的過程中,是不是也發現它不時透露出教養的訊息?從這本繪本中,您可讀到茱莉的媽媽溫柔、堅定又不過度呵護溺寵的教養態度。茱莉的媽媽不認為「聽不見」是件可憐的事,她沒有要多利安同情女兒,或強求多利安與茱莉為友,反倒希望自己的女兒可以同理多利安被迫與原先好友分離的落寞心情。

  身障者的父母能夠以平常心看待孩子,孩子就不會自憐,父母的心態對孩子的心理有決定性的影響。這個世界存在著不同膚色,不同文化背景和價值觀的人,如果我們能彼此同理、接納,那麼生命的色彩也將如同此書所呈現的那般——豐富又繽紛。

 

1  

3  

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hlee02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