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Image (1)  

 

作者許峰源

出版:2015年6月初版;方智

 

【語錄】

我相信很多孩子都喜歡自由,喜歡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想忍受、強迫自己。但所謂「自由」,真的可以每天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嗎?在我看來,這不是真正的自由,是「假自由」。

自由,不是指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是指我們能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讓自己被心給控制、綁架,能夠抵抗欲望的誘惑,能夠為更崇高的目標,選擇忍受短暫的痛苦,這才是真正的自由,一種心靈的自由。

 

知道自己每天醒來要做什麼,可以用盡全力把事情努力做好。一天天的累積,看見自己一點一滴的改變,這樣的專注將帶給你平靜與幸福。

 

隨時檢視你的動機。正確的動機,可以消除你的焦慮、不安、恐懼,讓你獲得平靜的心。你的表現將不被外在因素干擾,你的表現將更為精準、強大。

 

在我認為,「專注做好一件事」是最重要的。不要小看眼前任何一個看似不起眼的機會,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可以幫助別人、廣結善緣的機會。往往,就是這種「無心」及「專注」,讓你的努力被看見。我始終堅信一個信念:「當我愈努力,我就愈好運。」

 

當我們願意給予、願意將別人的利益擺在第一位,就能吸引人們接近我們。會因此產生驚人的「魅力」,產生好的影響力,自然會不斷有「好運」發生。

 

說來真是弔詭,當我們愈想要追求成功、愈想獲取我們想要的一切,有時卻離目標愈來愈遠。而當我們願意停下腳步,關注別人的利益,幫助別人解除恐懼和痛苦,為別人的幸福快樂貢獻心力時,反而讓我們在有形與無形的「好運」加持下,在無數人的祝福中實現夢想。

 

經過多年的體悟,我發現,當我為他人付出時,那怕只是一個小小的舉動,都能讓我在那瞬間感受到平靜與幸福。當我投入幫助愈來愈多的人時,這種平靜心靈帶來的幸福感愈來愈持久、明顯、溫暖。

 

許多父母焦慮孩子從小競爭力不足,給予各種資源,訓練孩子的競爭力,上各種才藝班,害怕孩子從小輸在起跑點,也擔心他們在各項競賽、考試失敗。他們將爭取、維護自己權益視為首要的教育任務,最後卻導致孩子任何事情第一個想到的便是自己,深怕吃虧,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縱使有能力,也只是「自私的競爭力」。

相反地,如果從小讓孩子從關懷他人與付出中獲得發自內心的喜悅,孩子會記得這樣純淨的快樂。他們會發現,這樣的喜悅遠勝於爭奪後的勝利,這樣喜悅是來自自己內心深處,不是建立在別人權益的犧牲或失敗上。這樣的孩子懂得關懷別人,為弱勢付出,是個有「溫度」的孩子。多一點這樣的孩子,我們的社會一定能變得更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hlee02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