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多花一點時間書寫文章,
並且留意寫下的內容要具備資訊價值,或是有好品質,能夠讓人感到喜悅。

此外,想寫下的要點就算有十點,
也要取捨、選擇,最好保留三、四點就好。
刪去多餘的部分,也就是對於他人無用的東西,僅留下真正好的內容。
即使是心血來潮想寫些東西,
也要在自己心中作出選擇,
也就是重視『過濾』之後留下的菁華。

避免將自己當下的『氣憤』拿來當作寫作題材,
寫下自己對這看不順眼、對那也看不順眼,
尤其時下批評電影或店家的文章似乎不斷變多。
寫下負面的內容,自己會感到興奮,
同時某一群人也會對於這些文章有所反應,跟著起鬨。
或許原本是希望藉由書寫,減少社會上令人厭惡的事物,
但是最終只會讓憤怒的能量灌注到自己心裡,
助長壓力產生,帶給身心不當的影響。

留意不要寫出這樣的內容,
只要記錄好的電影或好的店家,
而且寫下的資訊要讓讀的人認為『讀了有用』。
只寫下理想的內容,絕對不留下任何消極、負面的文字。

而且,即使自己更新的內容有人回應或留言,
也不要因此感到高興或擔憂。
不管是瀏覽人數增加,或是收到讚美的來信,都不要為此而欣喜若狂。
如果還是會不由自主地感到開心,
只要事先知道,這種開心的情緒不過是因為『想獲得認同』的苦消失,
才使腦中產生快樂的感覺,
如此就能夠避免自己執著,不斷放大開心的情緒。

相對地,即使瀏覽人數減少,或是收到批評的來信,
也不需要唉聲歎氣。
網頁最好不要顯示瀏覽人數,就不會去在意瀏覽人數的多寡。
……
對於網際網路,我認為使用的判斷基準端視自己的心是否會感到疲累,
同時最好能夠保持距離,不要讓自己陷入其中。」
——小池龍之介,《不思考的練習》,p. 118-1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hlee02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