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聖嚴法師
出版/法鼓文化;20091月初版一刷

【水瓶面面隨手記重點】
除了運用觀念之外,一些修養的工夫,例如靜坐,或是經常默念「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的聖號,(對情緒的轉換)也會很有幫助的。在情緒還沒有生起之前,念佛可以產生移轉作用,讓情緒轉換為一種念佛的清淨念頭,一種信仰的念頭。

(
對待情緒的起伏),更深一層的方法,是根本不管它的來龍去脈,不管它的源頭是什麼?起因是什麼?爆發點是什麼?而是往下去看,看自己的念頭是好念頭嗎?是智慧的念頭,還是煩惱的念頭?如果是煩惱的念頭,老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那就太沒智慧了。人之所以為人所愛、所敬,就是因為有智慧,會有人想做愚者嗎?只要是情緒都是不好的,所以面對情緒,只看念頭而不管它的好壞,或是怎麼生起的,當下就停止念頭。

能夠得到的不叫貪,得不到的卻想要,這才是貪。貪得無厭是很痛苦的事,其實能夠得到的自然會來,所謂水到渠成,根本不必挖空心思去想、去和別人爭,只要努力去經營,自然會開花結果。如果成果沒出現,表示因緣尚未成熟,也不必為此難過。能夠這樣想,就可以消除因貪而產生的痛苦了。

很多人誤以為忍就是逆來順受,因此遇到任何不合理的事情都會說:「好吧!我就好好忍著吧!」其實,忍並不是忍氣吞聲地受委曲,而是克制自己的衝動,不要馬上做出反應。因為只有先瞭解發生了什麼事後,才能在適當的時機做出恰到好處的反應,這樣才能圓滿地解決問題,這才是忍辱。

下一次當你想要罵人,或是恨人恨得牙癢癢的時候,不要控制你的情緒,就念一句「阿彌陀佛」或是「觀世音菩薩」;即使一時忍不住還是開口罵人,罵出來的那句話也是「阿彌陀佛」。這樣不但憤怒、瞋恨的情緒會漸漸地減少,而且還養成了經常念佛、念菩薩聖號的習慣。

我們也要常常問一問自己:「我今天做了多少好事?我今天心裡產生了多少慈悲心?是不是有瞋恨心?瞋恨心有沒有顯露出來?或是心中有瞋恨,但是沒有顯露出來?」就像曾子所說的「吾日三省吾身」,經常反省自己的行為、語言、心裡的念頭,有了這個自我檢討的工夫,瞋恨心也會愈來愈少。

要去除心中無謂的懷疑,我們必須先建立一個正確的生活方向、方式,以及正確的處事態度,才不會老是生活在懷疑中。而其關鍵就在「相信」兩個字,也就是相信因果、相信因緣。
信因果之後,就會相信不該自己倒楣的時候,是不會有事的,也就不會過度擔心。這個因果,是自己過去無量世以來,一直到現在的所作所為累積所得,雖然不知道原委如何,但是因為相信有因果,你就會朝好的方向努力,生活也會愈來愈踏實。
相信因緣,是相信只要自己小心謹慎、努力促成好的因緣,自己的生活環境便可以更好;如果沒有好的因緣,你要想辦法去找,去促成那個好的因緣。

不要執著任何一樣東西,只要有執著就是錯的。因此,我體會到其實最好的修行就是「生活即修行」,也就是應該做什麼的時候你就去做什麼,好好用心、用功去做。

我們要活在當下,也就是要活得很認真、很踏實,你現在在做什麼就專心去做,如果你在講話就專心講話,不要三心兩意地想其他的事。……如果能認真、踏實而用心地生活,那就是活在當下,這是最好的修行,也是克服憂慮和疑慮最好的方法。

如何去除恐懼呢?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抱持著付出、奉獻的態度,也就是自己到這個世上並不是來追求什麼,而是來幫助人。譬如走夜路的時候,心裡怕鬼,你就念「阿彌陀佛」迴向給它們,心裡並想著:「我是在幫忙超度,所以鬼不會找我麻煩的。」如果你看到一個人,心裡並不想要從他那裡得到什麼好處,只是希望能夠幫助他、祝福他能夠平安,這樣就不會感到害怕了。
第二種是要想到這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不管人、事、物,都不是永遠不變,而是因緣和合,一種臨時性的存在。當因緣聚合時它就成,因緣滅時就不成。霉運是因緣和合,好運也是因緣聚合,既然是因緣的和合,那就不必擔心、害怕,因為你只是因緣之一而已,它隨時都會產生變化,怕也沒有用。
如果能用這兩種心態來待人處世,遇到任何情況就不會再有恐懼心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hlee02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