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嚴長壽
出版/天下文化;2011428第一版第一次印行

【書摘】
老師最重要的工作,是幫助學生挖掘、找到他們自身的天賦,看出每個學生的獨一無二,不是用填鴨式教育,教出一模一樣的「模範生」。

一位真正的好老師,他真的不必什麼都最棒,也不用什麼都知道,但是他要能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找到最棒的解答,這才是真正的「解惑」!

什麼是創意?表演工作坊創辦人賴聲川說:「創意,就是問問題的能力。」
一個好的問題,往往不會有標準答案,但會有一段探索答案的過程。老師在這個解答的過程中,應該扮演的角色,是陪著學生一起冒險,找尋如寶藏般珍貴的答案。

身為老師,不必做分數的奴隸,而要思考如何激起學生渴望知識、追求知識的慾望,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興趣、天賦,這才是身為老師最重要的使命!這種「啟發式教育」,才是足以打造未來人才的新教學策略和教育方式。

身為家長的我們必須率先改變觀念,接受不是每個人都要當國家棟梁,社會更需要腳踏實地、堅守崗位、熱愛工作的螺絲釘。
因為,不管我們的生活型態再怎麼變化,回到生活的現實面,我們仍都需要實作的技術人才:修車、修家電的技師、做家具的木工、建築的泥水工、板模工、照顧生活所需的廚師、鎖匠、計程車司機等等。職業沒有高下之分,也沒有貴賤之別,人格應具備本然的平等性。
……如果我們貫徹職業本無貴賤,那麼不論是領袖或庶民,都必須擁有人文素養、品格教養,這樣當然不會有誰在上、誰居下、誰墊底的評判,如此也才有可能形塑出有能力、有自信的社會公民。

在傳統狹隘的「精英」觀念影響下,很少父母期待子女平凡、但不平庸,即使職位卑微、但人生富含意義,更缺乏願意大膽放手讓孩子發掘天賦、找到自信動力的家長。
我認為,家長的觀念一定要改變,不再堅持「讀書第一」「棟梁觀念」,只要我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有獨屬自己的美麗天賦,就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引導者、鼓勵者的角色。因為孩子們只有找到天賦,才會找到自信,只要我們仍沿用成績至上的評比,有些孩子便永遠是輸家。

蘋果電腦的創辦人賈伯斯曾經說過:「生命短暫,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陰影裡;不要被教條所惑,盲從教條等於活在別人的思考;不要讓他人的噪音壓過自己的心聲。最重要的,要有勇氣跟著自己的內心與直覺。求知若渴,虛心若愚。」年輕人要清楚自己的志向,不讓他人的噪音壓過自己的心聲,往往是一條曲折離奇的路,人人天賦各異,要找到每個人「最優」的才智,是必須經過一段
試誤(trial and error)的艱辛過程。

「歸屬天命,有跡可循,最明顯的就是自由與踏實的感受。當你從事自己熱愛又擅長的工作,才可能覺得活出了真實的自我,成為你理想中的自己。你覺得自己做著天生該做的事,也成為你天生該成為的人,這就是歸屬於天命的狀態。」——英國教育改革家羅賓森
(Ken Robinson)

認何天賦都需要回到「紀律」的堅持上。沒有紀律,就沒有永恆。著名的舞蹈改革家瑪莎.葛蘭姆
(Martha Graham)就說:「一個人真正開始跳舞之前,要花上十年的時間學習基本功。真正的創意其實需要技巧、紀律和訓練,天賦才能也是如此。唯有不斷的訓練,才能達到最佳狀態。」

我發現新世代有一個很大的問題,他們會希望自己做很多的事情,但當你想做很多事情時,你就分心了。你那盞燈的光,就弱了、霧了。一個東西練習三十分鐘,跟你練習八個小時,當然會很不一樣。

「我們整體教育及教養的目的,在於教育自己成為斟酌證據輕重、鑑別是非對錯、分辨事實與虛假的不同,具備獨立思考的公民。」——馬丁路德. 金恩 博士
(Martin Luther King Jr.)

「一小群思想深刻而富有執行力的公民將能改變世界。」——美國人類學家和環保先驅瑪格莉特.米德
(Margaret Mead)

自願性的簡樸單純
(Voluntary Simplicity)
面對全球暖化,節能減碳日益重要,台灣未來也必須走向「減少物質慾望,向上提升精神」的未來,追求我所謂的「自願性的單純生活」,否則台灣將無法在國際社會立足。

努力
(讓台灣)成為「生活者的大國」「文化美學的大國」。

當我們一方面看到未來是美學、藝術、品格為重的生活型態,但另一方面,我們又放不掉只重英數理化、以成績決斷一切的學術精英教育,那豈不是自相矛盾。……因此我們一定要有所取捨,調整我們教育的優先順序,回到教育的「原點」,確立教育的核心價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hlee02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