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滿三歲的幸恩還不會騎有輔助輪的小車,她總是學一下下,遇到挫折就害怕、退縮。今天早上,爺爺、爸爸和媽媽輪番上陣教她騎車,雖然尚未學會,但至少幸恩肯嘗試,就是一個好的開始,值得開心!
(↓爺爺陪在幸恩身旁、教幸恩騎車的畫面。)
- Sep 14 Sun 2008 22:54
【女兒&兒子】公園學騎車、玩球(2y11m&1y1m)(97.9.13)
- Sep 11 Thu 2008 23:15
【媽媽心】為人母的祈禱文
- Sep 11 Thu 2008 09:38
【女兒&兒子】黃昏在美術館園區(2y11m&1y1m)
最近黃昏時,常可在美術館園區見到幸恩與小軒這對姊弟倆的身影。
- Sep 11 Thu 2008 08:10
【閱讀】《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一個小男孩的美國遊學誌》
- Sep 09 Tue 2008 08:24
【語錄】慢慢來,我等你(游乾桂)
「我常常告訴孩子,慢慢來,我等你。這句話說來簡單,做起來真的很難,因為我們從小就被教育成要一步登天,很少大人願意等一位慢工出細活的人,所以這樣的孩子也就慢慢減少了。你應該告訴孩子『慢一點,再慢一點』,慢的人才會精、細,否則粗製濫造,再快也沒有用。」
——《嬉遊記:用玩樂啟發孩子的大智慧》,p.74
- Sep 07 Sun 2008 23:00
【女兒童語錄】扮演醫生時這麼說(2y11m)(97.9.6)
喜歡玩扮演遊戲的幸恩,一天當中會變換好幾個不同的角色,一下子是店員、一下子是幼稚園的小朋友、一下子是清潔工人、一下子是故事姊姊、一下子是老師、一下子是小寶寶、一下子又成了醫生。
下面這三則童語錄,是幸恩今天下午扮演醫生時說出來的:
- Sep 06 Sat 2008 23:12
【育兒智慧】鼓勵充滿想像力的對話和情節
文/Elizabeth J. Webster
譯/郭妙芳
- Sep 06 Sat 2008 09:59
【語錄】嬉遊,建構親子之情的最佳場域(游乾桂)
「嬉遊,在我看來,是建構親子之情的最佳場域,一種歡愉的代名詞。研究指出,忙碌的成年人,每天往往花了大約二小時的時間生氣,其中絕大部分用來罵小孩。反觀,如果不罵小孩,便可以與孩子玩上二小時,不是很好嗎?《教育論》的作者史賓塞說:『遊戲是身體幸福不可或缺的寶貝。』為了孩子身心健康與智慧開鑿著想,我善用分分秒秒。」
——《嬉遊記:用玩樂啟發孩子的大智慧》,p.114
- Sep 04 Thu 2008 22:41
【女兒】參加幼稚園的週末親子活動(2y11m)(97.8.30)
週末早上,我們帶女兒幸恩來參加幼稚園的週末親子活動。
- Sep 03 Wed 2008 22:47
【育兒智慧】怎麼教孩子慈悲?(游乾桂)
- Sep 03 Wed 2008 22:41
【繪本】《做媽媽的都是這樣》
- Sep 02 Tue 2008 23:06
【網路溫馨情】n媽來訪
上週六午后,n媽帶著兒子小班班來家裡玩,雖是第一次見面,但相處起來,一點也沒有不自在的感覺,n媽給人的感覺很陽光,十分開朗、親切,小班班則是一整個的可愛,很討人喜歡。
喜歡和n媽聊天,但因為一邊要看顧著會到處亂跑、亂摸、亂吃的小軒(1y1m),總覺得聊得不是很盡興呢!希望n媽下次來時可以停留久一點,我們可以一起帶孩子們去美術館草地踢球、放風箏;到兒童美術館前玩沙;還可以一同到城市書局或故事屋聽故事。
- Sep 01 Mon 2008 23:19
【女兒】「可以給我一張紙嗎?」(2y11m)(97.8.23)
周六午后,媽媽和二阿姨帶幸恩到河堤社區的城市書局聽Lisa姊姊說故事。今天Lisa姊姊說的是繪本大師Eric Carle的《Papa, please get the moon for me》。講完故事後,Lisa姊姊請小朋友到台前跟她領一張學習單,小朋友可以在學習單上畫出與這個故事有關的任何內容。
幸恩趨前走到Lisa姊姊附近,離Lisa姊姊有約一兩小步的距離。Lisa姊姊那時正在跟其他小朋友說話,沒有注意到幸恩。媽媽有些緊張,怕內向害羞的幸恩會一直枯站在原地,甚至害怕得往回跑向媽媽。媽媽按耐住想要幫幸恩忙的衝動,留在位置上,靜觀一切。只見幸恩等了一會兒後,主動開口說話,引起Lisa姊姊的注意。幸恩對Lisa姊姊說:「可以給我一張紙嗎?」。幸恩這句話一說出口,媽媽得以放下心中擔心的小石頭,心裡開心地想著:「這回幸恩應對得很好哪!」
- Sep 01 Mon 2008 09:02
【女兒&兒子】兒童美術館的幼幼區和玩沙區(2y11m&1y1m)
- Aug 31 Sun 2008 23:50
【語錄】身教重於言教(游乾桂)
「我發現孩子身上一直遺留著父母的特質,無論好壞照單全收,而看見的多數是壞的,比方說,叫嚷著快快快的孩子,一定有著急驚風的父母,他們的生活不優雅,猶如快速部隊。老了之後我們將發現快的壞處,當我們以慢為師時,兒女也許會在你進入他車子時,不耐煩的對你喊快快快。
父母說話很凶,孩子說話也會很凶,但易地而處時,我們就會傷心了,我常聽很多父母埋怨兒女不孝,但究其因,孩子只是使用我們待他的態度待我們而已,孩子會以為何罪之有?因為那已成了他的人格特質了。這大約是缺了優質生活所致,一個不懂得生活品味的人,絕不可能教出具有優雅特質的小孩。
- Aug 30 Sat 2008 22:43
【語錄】死亡、修行與善業
「除了死亡,我們的生命沒有其他的結局,如同海洋是河流的唯一歸宿。在死亡的時刻,修行是我們唯一的依賴,一生所行之善業是我們唯一的朋友。」
- Aug 29 Fri 2008 23:17
【兒子】叫「爸爸」(1y1m)
有時跟小軒說:「叫『爸爸』」,他會很大聲、很有精神地叫個不停,可有時則完全不予理會。不過,截至目前為止,小軒還不太會主動看著爸爸叫「爸爸」。
小軒跟姊姊幸恩(2y11m)剛好相反,姊姊幸恩當初牙牙學語時,是先學會叫「媽媽」的,隔了好一陣子,「爸爸」才終於說出口。小軒則較常發出「爸爸」的音。媽媽好期待小軒開口對著媽媽叫「媽媽」呢!相信那天很快就會到來!
- Aug 28 Thu 2008 22:30
【女兒】外婆彩繪的鞋子(2y11m)(97.8.23)
幸恩前幾天自己穿鞋時說:「恩的腳好像又長大了。」意思是鞋子穿起來緊緊的。好愛家裏每一個人的外婆一知道這事,一得空就拿出上回在麗嬰房消費滿額送的白布鞋,幫幸恩彩繪一番。這雙鞋對幸恩來說有一點點大,但幸恩說這樣她自己很方便穿鞋,一下子就可以把鞋穿好了,她很喜歡。這是一雙獨一無二、藏著外婆的愛與關心的美麗布鞋。
- Aug 27 Wed 2008 23:11
【媽媽經】回復能量 媽媽路上繼續加油!
謝謝各位朋友的關心
面面今天心情已平復許多
- Aug 25 Mon 2008 22:40
【女兒&兒子】放風箏(2y11m&1y1m)
最近,我們常在黃昏時到美術館園區放風箏。
- Aug 24 Sun 2008 21:56
【女兒】幼稚園試讀後遺症(2y11m)(97.8.24)
晚上,小軒弟弟(1y1m)便便了,爸爸媽媽要帶小軒到浴室洗屁屁,媽媽跟幸恩說:「恩,媽媽要幫弟弟洗屁屁,妳在房間等我們喔!」平常,幸恩大半會說「好」,然後自己在房間玩遊戲或看書。但是從幼稚園試讀兩個半天回來後,這幾天幸恩變得更為黏媽媽,她說她也要跟著去浴室。到了浴室,幸恩緊挨著媽媽站著,媽媽跟幸恩說:「恩,妳站在浴室外面,媽媽幫弟弟洗屁屁,水才不會濺到妳。」幸恩不從,依舊堅持就是要站在媽媽身邊。爸爸當下很生氣,覺得幸恩這孩子很固執、講也講不聽,但媽媽想這應是幼稚園試讀的後遺症,就是要緊緊地黏著媽媽,怕媽媽又丟下她一個人,消失不見。
幫弟弟洗好屁屁後,媽媽問幸恩:「幸恩以前都會乖乖在房間等媽媽,為什麼這兩天都要跟著媽媽到浴室呢?」幸恩答:「因為媽媽是恩的寶貝,所以要跟著媽媽、在媽媽身邊。」媽媽試著將幸恩內心可能存在的想法說出來給幸恩聽:「是不是因為怕沒有跟著媽媽,媽媽會像在幼稚園一樣,把恩一個人留在那裡,然後不見?」幸恩低著頭小聲說:「是。」媽媽告訴幸恩:「幸恩不用擔心,幸恩可以放心,我們先不去幼稚園,等弟弟妹妹大一點,再一起去,好不好?」幸恩說:「好。」媽媽接著說:「那媽媽以後洗手、尿尿、還是幫弟弟洗屁屁,恩就先在房間自己玩玩、等媽媽,好不好?」幸恩回答:「好。」
- Aug 23 Sat 2008 10:44
【語錄】生命自己會找出路(洪蘭)
「教養孩子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方法,因為每個孩子不一樣,但是它有共同的原則,就是孩子需要愛、需要安全感。父母只要適性的順其自然發展就可以了,生命自己會找出路。」
——《親子天下》創刊號,p.24
- Aug 21 Thu 2008 22:47
【女兒】令人萬分不捨的眼淚(2y11m)(97.8.21)
晚上睡前,幸恩哭著對媽媽說:「媽媽,我睡醒不要去上幼稚園,我要媽媽一直陪伴我,我不要長大,我要永遠小小的,不要去幼稚園。」「媽媽,到幼稚園,妳要一直一直在教室陪我,妳可以陪我很久很久嗎?可不可以呢?媽媽是恩的寶貝,我要一直跟媽媽在一起,不要讓媽媽走。」見媽媽沒有立即回答(媽媽之所以不敢回答,是因為媽媽不願意此刻僅僅為了止住幸恩的淚水,便告訴她:「媽媽不會離開教室,媽媽會一直在教室陪伴恩。」結果,明日讓幸恩發現媽媽還是在送她上學後,先行離去。這對孩子來說,是不是一種欺騙與傷害呢?),幸恩不斷重複問媽媽:「媽媽可不可以一直陪我?可不可以呢?」幸恩是個很能表達自己內在感覺的孩子,她今天從學校返回後,多處於疲累、悶悶不樂的狀態,變得更為依賴嘴嘴,也更加害怕媽媽消失不見。白天她的情緒就這樣悶著,直到晚上臨睡時,藉由哭聲和語言將心裡的害怕與不安全數宣洩出來。看著孩子這樣流淚著、請求著,媽媽好是心疼,忍不住也跟著淚流滿面,開始去思考是不是有堅持讓她這時候非上學不可的必要?
這次之所以讓幸恩去幼稚園試讀,一開始是幸恩自己的意願。我還有一年半的育嬰假,我們夫妻倆原就不急著讓幸恩上學。但一位幼稚園老師的話影響了我,她對我說,家長的態度要堅定,不要因為孩子哭哭就帶回,否則下回要再帶她來上學,過程會更為艱辛。我原先的想法被這話給動搖了,我害怕幸恩這一次試讀失敗的經驗,會讓她往後視上學為畏途,也擔心她內向、退縮的性格無法適應以後必然會面對的團體生活。當媽媽的總是有那樣多的牽掛與擔心啊!
- Aug 20 Wed 2008 23:25
【女兒】口袋裡的吻(2y11m)(97.8.20)
媽媽因為必須分神照顧弟弟小軒(1y1m)(註:小軒最近超黏媽媽,只要媽媽一起身,他就以為媽媽要走出房間,立即大哭。),無法時時刻刻陪著幸恩。有時候幸恩可以自己創造遊戲、自得其樂,但也有很多時候,在媽媽沒法陪伴她看書或遊戲時,她便什麼事都不做,就只是吸著嘴嘴、抱著毯子發呆。昨天早上,媽媽隨口向幸恩提議:「幸恩都一直吸著嘴嘴,一副好無聊的樣子,要不要去讀幼稚園?」媽媽原以為幸恩會即刻否決媽媽的提議,沒想到幸恩竟答:「好啊,我要去上幼稚園。」還要媽媽馬上帶她去。媽媽說:「我們今天先去參觀,等媽媽跟幼稚園老師聯絡好了,我們明天再去上學。」結果,幸恩說:「不要!我不要參觀,我要去上學!之前恩會怕去幼稚園,但是看了巧虎之後,就不怕了!」呵呵,巧虎對孩子的影響竟如是大!
後來昨天下午媽媽聯絡好學校,今早便和爸爸一起帶幸恩到幼稚園試讀半天。在爸爸開車前往幼稚園的路上,媽媽把雙手捧起來,對著自己的手心給了十個響吻,然後把這十個吻放在幸恩衣服的口袋裡(幸恩今天穿的衣服其實是沒有口袋的,媽媽和幸恩假裝衣服上有口袋。),隨即對幸恩說:「當你害怕或是想媽媽時,就從口袋裡拿出一個吻,放在自己的臉頰上,好像媽媽就在妳身邊給妳力量。」
- Aug 19 Tue 2008 23:17
【書摘】《做孩子心中的小太陽》
- Aug 19 Tue 2008 22:10
【網路資源】親子天下網站
- Aug 18 Mon 2008 22:33
【女兒】拿起相機 玩拍照(2y10m)
兩歲十個月的幸恩玩拍照,雖然小手還無法穩穩得拿住相機,因而拍出不少因手晃動而模糊的照片,但媽媽覺得其中還是不乏一些挺有意思的相片唷!
- Aug 17 Sun 2008 22:16
【女兒】給大家取英文名字(2y10m)(97.8.15)
- Aug 16 Sat 2008 22:27
【兒子】走路比賽(1y3w4d)(97.8.9)
↓滿周歲的小軒來參加幫寶適舉辦的「奧運寶寶運動會之競走比賽」唷!
- Aug 15 Fri 2008 22:18
【兒子】草地上玩耍(1y3w5d)(97.8.10)
黃昏,我們夫妻倆帶小軒到美術館園區的草地上玩耍。小軒對草地的觸感沒有任何的排斥,毫不猶疑地邁開腳步走著,小手也沒閒著,抓抓草地、摸摸樹幹、撿拾落葉(甚至好奇地想用嘴巴嚐嚐落葉的味道!)。可以在開闊的大自然裡裡探索、玩耍、流汗,小軒一臉的滿足與開心!
- Aug 15 Fri 2008 10:42
【女兒】卡片作品(2y10m)(97.8.6)
↓卡片攤開後的正面與背面。(紅色一層一層的是階梯。另,幸恩偏愛黑色。)
- Aug 14 Thu 2008 11:00
【書摘】《投資大師羅傑斯給寶貝女兒的12封信》
- Aug 13 Wed 2008 10:16
【語錄】童書中圖畫的重要性
「為孩子點出插圖是必要的,絕不可輕忽圖畫的重要性。因為圖片中隱藏了無數的文字,協助我們了解故事內容。有時親子共讀時完全不需念故事,只要反反覆覆討論插圖中隱藏的線索即可。孩子的年紀越小,越可以透過圖畫聊天,事實上,你會發現往往是孩子先打開話匣子。」
——梅.福克斯(Mem Fox),《閱讀秘方》p.84
- Aug 12 Tue 2008 12:00
【書摘】《幸福的種子——親子共讀圖畫書》
作者/松居直; 譯者/劉滌昭
出版/台灣英文雜誌社,1995年10月初版
- Aug 10 Sun 2008 23:25
【女兒童語錄】「要說得像放屁一樣大聲喔!」(2y10m)(97.8.10)
中午飯後,幸恩開心、專注地畫著圖。她每天都忙著玩遊戲、發明新遊戲。這回她飾演美術老師,教學生(媽媽飾)畫畫。
後來畫著畫著,她對房裡的大大小小說:「來!大聲說『我喜歡ㄋㄧˋ』!大聲說的有神秘禮物喔!」媽媽問:「『ㄋㄧˋ』是誰?」幸恩答:「『ㄋㄧˋ』是一個女醫師的名字。」答後不忘再次提醒媽媽要大聲說「我喜歡ㄋㄧˋ」。媽媽照說了,但幸恩嫌媽媽說得不夠大聲,指示媽媽:「要說得像放屁一樣大聲喔!」。在旁的外婆聽了,笑說:「我們放屁都沒有聲音ㄋㄟ。」媽媽也笑著故意附和外婆:「對呀,不然就是很小聲。」幸恩接著如是回應:「可是我放屁都ㄅㄨ——的一聲ㄋㄟ。」